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特朗普政府想要推翻“温室气体有害论”,现在正在推动新的法案。如果新的法案获得通过,那么丁仲礼院士此前所说的“西方国家只会放空炮”就将成为事实。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,过去几十年来的争议声音一直很大。主流的观点认为,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是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。
也有观点认为,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规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,全球变暖是地球的大趋势所导致,并不是人类活动导致的。哪种观点对,哪种观点错已经不重要了,因为围绕温室气体排放早就变成了一种政治博弈。
美国出尔反尔,现在要修改法案,这就是最典型的表现。
美国将宣布温室气体无害
还在16年前,也就是2009年的时候,美国的环境保护署力排众议,认定温室气体对公众健康和福祉构成了危害。
正是因为这项认定,过去多年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都围绕这一点来展开。
特朗普是支持传统石化产业的,在第一任期内,他就曾经考虑过要推翻环境保护署的认定,但是由于阻力很大,最终放弃了。
现如今,在美国内部,特朗普已经消除了所有反对的声音,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修改此前的法案了。还在5月份的时候,美国环保局就曾透露,他们正在起草一项,取消美国燃煤和燃气发电站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文件。
6月底,环境保护署已经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新的提案,这项提案将会修改。关于温室气体有害的结论,有匿名人士向媒体爆料,很快就会正式公布。如果美国政府推翻此前的法案,所有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都会取消。
按照提案文件里的说法,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,不会对危险污染或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。美国人的理由是,这些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规模并不大,而且还在持续下降。值得一提的是,美国的燃煤发电站是仅次于交通运输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。
换句话说,如果美国政府宣布温室气体无害,美国接下来肯定会加大力度投入燃煤发电的使用规模。而从全球的角度来看,温室气体中75%以上的排放来源都是由化石燃料导致的。也就是说,不管温室气体会不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致命影响,人类的排放规模都不算少。
而过去多年科学论证的事实是,温室气体排放确实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。正是因为这个依据,所以全世界才在讨论减排。美国人要推翻此前的结论,这其中的致命性既体现在政治层面,也体现在环境层面。
西方是不是在忽悠中国放弃化石能源
过去10多年的时间,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和风能发电?主要原因就是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。对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来说,要完成工业化,尤其是要发展制造业,肯定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。
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,在制定减排目标的时候,即便分摊给他们的比例很多,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影响。但是发展中国家则不一样,因为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,在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,势必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。
这样一来,就跟全世界的减排目标产生了直接冲突。虽然在制定的标准中,分摊给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并不高,可只要限制温室气体排放,就一定会对工业发展产生影响。我国此前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,正是由于分摊了一定比例的减排指标,所以我国一直在推动能源转型。
也正因为如此,此前一直有观点认为,这其实是西方国家忽悠中国的,就是要让中国放弃化石燃料,从而减缓中国发展的速度。现在美国要推翻温室气体有害的结论,似乎更进一步坐实了这个观点,那就是西方真的是在忽悠中国的。
假设情况确实是如此,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?最大的可能是美国会放弃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局面,继续推动燃油车的发展。在别的工业领域,美国有可能会继续拥抱化石燃料,甚至会加大化石燃料产业的发展。
一旦美国带了这个头,届时肯定会有别的国家跟进,那么温室气体的减排就成了一纸空文,温室气体的排放势必会反弹增加。这造成的影响就是我国围绕新能源转型投入了巨大的成本。接下来要不要重新拥抱化石燃料。
如果我们这么做,那就相当于此前的新能源转型白白投入和浪费了。如果我们不这么做,西方国家继续使用化石燃料,在产业发展方面有可能会比我们使用电能要快。
还有另外一种可能,那就是我国的新能源转型很成功,未来的电能可以完全取代化石燃料,推动社会整体向前发展。
所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现在的美国就是担心自己在新能源转型上失败了,因此才回头重新去拥抱化石能源。美国这么做是想保住自己的优势,以便跟我国抗衡。这样一来,就产生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。
那就是在环境气候领域,温室气体排放究竟会不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?
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吗?
温室气体的概念早就得到了普及,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外边有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大气,正是大气层的存在,既锁住了温度,也锁住了地球上的水分。
地球上不能没有温度,如果没有适宜的气温,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会灭绝。但是地球的温度也必须得维持在合适的区间。如果地球的温度持续上升,人类肯定没办法存活。就比如现在我国南北多地都发生过极端高温的天气,在这种气候下,人们根本承受不了。
所以,支持温室气体减排的人认为,正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多,才导致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。温室气体中既包括二氧化碳,也包含了甲烷、一氧化碳等别的气体,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显著。
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烧煤、燃油汽车烧油、农业活动、水泥生产、森林开发等等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。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,地球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是工业革命前的2.5倍,甲烷相比于二氧化碳,阻隔热量的效率更高。
也就是说,如果排放量继续增加,理论上就会导致地球的气温也跟着进一步增加。以上是支持温室气体排放有害的观点,反对的观点则认为全球变暖不是事实,甚至是一个骗局。
支持这个观点的群体认为,全球变暖并不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的,全球变暖也不会引发环境灾难。因为地球整体的气候变化一直有着固定的周期,比如在地球的历史上就出现过多个冰河时期,也出现过多个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期。
在一些科学家看来,人类活动有限,排放的温室气体并不会对地球温度的变化构成决定性影响。按照这种观点,现在地球上的气温越来越高,并不是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,而是地球自身的温度在升高。
两种正反截然不同的观点原本只局限于科学领域,但是现在每一种观点的背后都存在着庞大的利益群体。比如说在美国,以煤炭、石油等传统能源产业为主的资本,他们自然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无害,认为全球变暖是骗局。
而像马斯克这样的新能源产业的新兴资本力量,他们支持全球持续推动节能减排。所以说,一个环境领域的问题早就变成了政治问题,背后有利益集团的博弈,也有国际政治的博弈。
究竟谁对谁错,现在并没有确切的答案。但是另一方面,全世界的极端高温事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多。
你能耐受多少度的高温
不管是今年还是去年,我国南北多地都发生过极端高温天气。
在学术领域,有一个湿球温度的概念。简单来说,如果空气相对干燥,人体通过排汗就可以散热,相对来说就会感到凉爽。但是,如果空气湿度增加,人体汗水蒸发就会变得困难。假设空气温度是40°C,相对湿度达到75%,那么湿球温度就是35°C。
一旦达到这个数值,人体就会达到生存极限,身体是受不了这样的温度的。如果空气温度是32°C,相对湿度达到50%,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就能达到36℃。我国南方地区相对湿度较大,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的时候,人们总能感觉南方的气候像蒸笼一样湿热难耐。
现在的问题是,由于极端高温越来越多,北方的气候也越来越变得像南方那样了。过去40年的时间,北方地区的平均湿球温度每10年上升了0.23°C,相比之下,南方地区上升的程度只有0.07°C。
也就是说,南北方地区的平均湿球温度越来越接近,北方地区的极端高温会越来越多,整体气温也在接近南方。有网友吐槽说,河南甚至是北京等地居然出现了广东才有的那种大蟑螂。
可能是由于物流把蟑螂带到了北方,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随着北方的温度和湿度越来越高,这种南方才有的蟑螂也会适应北方的环境。此外,目前主流的观点是,极端高温事件正是由全球变暖引发的。也就是说,不管人类有没有意识到风险,反正地球的温度一直在增加。
人类的承受极限在哪里?就看接下来的温度能上升到什么程度了。
结语
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有关,美国现在倒行逆施的做法将会彻底打乱全世界制定的减排指标。
这种混乱局面如果持续下去,也会伴随着温度的持续上升。也许到未来的某一天,气候环境变得越来越极端,人类还在争吵打斗。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没有直接的联系,那么人类也必须得赶紧找出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的原因是什么。
毕竟,气温如果继续升高的话,不光普通人会受影响,富人也不例外,因为地球不分三六九等,它会无差别的让人类感受到高温和无差别的降雨洪水。
天宸配资,贝盈策略,靠谱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