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红婵家在村里划地基建新房的消息,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。虽然此前大家都知道她的家庭来自农村,但很少有人了解她回家时没有自己的住所,全家人只能暂住在大伯家。全红婵的母亲最大的心愿,并非进城买房,而是在村子里建起属于自己的新居,让一家五口有个温暖的家可归。
如今,作为两届奥运冠军的全红婵,其父母才正式决定在村里盖房。然而,全红婵的知名度极高,家庭的每一步进展都被网络放大关注。几个月过去,房屋施工却因多种原因陷入停滞,引发网友们的急切等待,大家甚至比屋主一家更期待新房落成。但最近,工地再次停工,传言是因为邻居不愿砍掉挡住施工的树木。
在湛江迈合村,全红婵的故乡,当她在东京奥运一举成名时,村里便奖励了一块约120平方米的宅基地。这块地对全家人意义非凡,比金钱更珍贵,因为母亲终于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大房子。原计划一栋三层半的小楼,一年内足以完成,未来生活的蓝图也早已描绘:哥哥有独立房间,父母也不必再挤在旧屋中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天公不作美,刚浇筑完地基,湛江就迎来连绵暴雨,工地瞬间变成积水的小水塘,水位超过小腿。施工队紧急调来三台水泵,连续抽水两天两夜,才将地基从水中“救”出。此事只是接连挑战的开端。
为奥运冠军建房成了“活广告”,消息传开后,施工队接到的订单激增三倍。逐利的施工人员原本承诺专注于全家新居建设,但看着其他工地生意火爆,便调派人手离开,令工程一度濒临烂尾。全家虽有不满,却更懂人情世故,最终村委会出面协调,软硬兼施将工人“请”回工地。
然而,真正的麻烦由邻居院子里一棵桉树引发。树干直径近半米,浓密的枝叶越界伸入宅基地一米多,且树根深扎地基之下。施工受阻,脚手架无法搭建,外墙难以砌筑,电线线路更无从铺设。工人们只能无奈将钢管从枝桠间挤过,整个工地显得既滑稽又憋屈。
这棵树不仅妨碍施工,更是安全隐患。湛江属雷暴多发区,每年有八十多天打雷,一棵大树紧贴新房,成了天然“引雷针”。全红婵的父亲,一个朴实的农民,曾拎着烟酒上门与邻居交谈,邻居口头承诺“真影响施工了,肯定会砍”,但提及砍树时间时却打太极,声称这是一棵“风水树”,暗示移树需支付“迁树费”。
网上对房屋建设的阻碍议论纷纷,有人带着酸意质疑:“不过是跳水跳得好,凭什么有资格住豪宅?”面对这些杂音,全家人保持冷静。全红婵的父亲在镜头前坦言,房子虽是村里赠送的宅基地,但建房资金全是家人辛苦攒下的。他和妻子种果树、外出打工,哥哥辍学打工,连全红婵比赛奖金也全部交回家中。
这家人最清楚荣誉的分寸,爆红后企业赠送的商铺、房产、现金全都婉拒。全父直言:“我不能消费我女儿的荣誉。”他们没想进城买豪宅,只想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,盖一座离亲人最近的家。
工地上常见全红婵的父母忙碌身影,端茶送水给汗流浃背的工人,哥哥空闲时也来帮忙搬砖运料,干得比谁都卖力。他们的勤恳朴实赢得了村民的尊敬,用行动诠释了:不靠躺平,不依赖他人,冠军的荣誉属于国家,而生活靠双手奋斗。
事情陷入僵局后,法律、技术和乡土智慧开始交织。法理上,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,邻居的树木越界妨碍建设,全家有权要求限期处理,甚至起诉索赔工期损失。但在中国乡村,法律往往是最后的手段,判决虽能赢官司,却可能断了几十年邻里情谊。
村委会再次出面,提出“修根保树”方案:村集体出资请林业专家,科学修剪越界枝根,既确保树木存活,也解决施工难题,并为新房安装防雷保护网。此举尊重邻居对“老树有灵”的情感,维护全家合法权益,同时保全邻里和气。
乡贤也参与调解,强调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古训,从情理入手缓和矛盾。此事已超出普通建房纷争,成为现代乡村治理困境与智慧的缩影:钢筋水泥的冷硬结构与一棵有灵性的古树,在南方阳光下对峙。
正如村中一位长者所言:“树枝虽横,也得给新房让路;但树根下的情分,绝不能断。”
盖房本应是件喜事,但全家动工以来,无论是网络喷子还是村邻,都让过程异常艰难。令人心疼的是,作为两届奥运冠军的全红婵,不仅家庭盖房困难重重,最近还遭遇退赛、旧伤复发、身体发育问题等困扰。希望那些质疑声能多些宽容,让这位年轻冠军和她的家人少些压力。
发布于:福建省天宸配资,贝盈策略,靠谱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